电源技术的发展速度在2010年之后明显加快,直流稳压电源开始逐渐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,交流稳压电源以及交流变直流电源等传统的电源技术正在逐渐淡出,但在一些加工制造领域仍然拥有一席之地。在今天的文章中,我们将会就传统电源技术的弊端和缺陷,展开简要的分析和介绍。
就国内常见的电源技术应用和产品研发情况来看,市面上常见的电源类型可以分为交流稳压电源、UPS电源、交流变直流电源、净化电源和直流稳压电源等。传统的电源技术多应用于交流稳压电源和交流变直流电源领域内。
在这几种常见的传统电源技术中,交流变直流电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。这种电源也被很多工程师叫做串联型稳压电源。这种最基础的电源,其本身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。输入电压首先通过变压器将市电降为所需的电压值,二极管整流,电容滤波,借助于稳压二极管的稳压特性,通过取样电路将输出变化量取出并放大,最后借助于调整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得到一个稳定的电压输出。由于其性能优良,稳定性好,输出电压波纹小,于是很快被集成化,多被应用于各种小功率电子设备中。就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,这种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弊端非常明显,其本身体积大且笨重的变压器,以及对散热的高要求,都直接阻碍了其小型化的进程。与此同时,无用功率过大也使得其效率很低,一般只有45%左右,效率偏低。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另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单一的电压输出,这也使得其应用范围大大缩减。
交流稳压电源作为传统电源技术的重要支撑部分之一,产品类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,其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。按照输出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,常见的有磁饱和稳压器,全自动自耦变压器式和继电器切换式稳压器。从输出电压特性来看,继电器切换式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是最差的,在电压切换期间电压有10-20伏的波动,功率低且寿命短,因此通常被使用在家庭的电器设备中。其次是全自动自耦变压器式,它的输出功率可达到10-20KW,电压调整是电路根据输出电压的大小进行判断,将控制电压加在处于机体中心的调整电机上,电机根据控制指令进行相应地转动,带动调整中心端进行旋转以得到事先设定的电压额定值。不难看出,此稳压器的时间相应较差,而且故障率较高,移动端引线开裂和减速电机的内部损坏是它的两个高故障点。